“什么?今天是“618”電商節?”
若非有人提起,還真沒有注意!
一絲絲溫存的記憶中,互聯網平臺的“電商節”,除了張勇(馬云“接班人”)策劃的 雙11,就是徐雷(劉強東“接班人”)策劃的 618……
說巧不巧的是,劉強東 在中關村 租柜臺、賣光碟(正版)注冊京東,則是1998年6月18日。
所謂的“年中大促”618電商節,既可以說是京東的“量身定做”,也可以說是在“對標”阿里巴巴 策劃的“年終大促”雙11電商節。

不過,畢竟“姜是老的辣”一些。
馬云一早就曾對外放過話:成交額什么的倒無所謂,主要是利用“雙11”網絡峰值,測試一下阿里旗下的數據管理系統、云服務器技術架構的“承壓”能力 等等。
劉強東的“段位”,還是低了點。
2021年底的所謂“雙11”,本就沒什么印象了……沒想到,2022年中的所謂“618”更加淡定。
以至于,讓“時刻”關注 互聯網信息動向的人,都頗為恍然大悟般地喊出了一句:今天“618”電商節?
(對,2022年,已經過去了大半年)

你下單了嗎?其實,今年收到的所謂“618大促”短信息,都比以往少了許多許多……
先拋開那些個平時想買什么就立刻買、根本不在意什么“補貼”之類的“豪友”們,互聯網“618”靜悄悄,三大原因過于現實了!
第一個原因:
首當其沖的就是“套路”不斷,應該也是常年飽受詬病的,包括雙11與618全都在內,很多所謂的“讓利”、大促之類的商品,實際上依然存在“先漲價 再促銷”的套路。
這可能無法完全責怪互聯網電商平臺,但也同時不能斥責電商賣家“?;^”,除了某些個“貪多嚼不爛”的賣家以外,很多電商賣家的產品利潤,確實很難良好維持運營了。
這個問題的根源,又出在哪里呢?

互聯網電商平臺很清楚,網購用戶中,除了側重于「網購+送貨」便利體驗的,大部分很在意所謂的“性價比”,也就是價格敏感型用戶……更在意的:是不是更便宜了。
可反過來看的話,除非是電商平臺所謂「自營」之類的商品,否則「第三方賣家」很難一次次撐起所謂“電商平臺讓利于用戶”的高調營銷賣點,很難!
第二個原因:
綜合多份“618”相關科技資訊下的網友回復來看,之所以沒有“任性”痛下「買手」的另一因素,在于 不少區域存在「快遞無法配送」的實際情況。
這是可以理解的,可以理解……但,也確實對「網購」略有影響~
快遞與物流 是 電商體系 極為重要的一環,一件件“暫時無法送達”的快遞包裹,顯然會讓“網購 消費者”產生退卻的念頭?

別說什么普通的第三方賣家,選擇的所謂普通快遞物流了。
即使是“大強子”劉強東當年力排眾議,堅持投入「重資產」自建物體體系,延伸至今,作為京東所謂“自營”架構、保障用戶體驗的王牌,也不是那么所向睥睨了。
快遞與“慢遞”都存在著“不確定的風險”,甚至讓不少 電商賣家 都望而退步!
更別提大部分心理預期“最晚三天72校內送達”、超過3天不送貨就“焦慮”的網購用戶了……
綜合來看,以往是五花八門的各種券、各種計算所謂“產品組合”等,現如今簡簡單單的“滿減”,所謂的“先漲價、后優惠”卻沒減少!
再加上存在“不確定性”的快遞因素等,出現了「互聯網“618”靜悄悄」的感覺,你不是例外!

第三個原因:沒有“票票”支持……
當然了,也可以說是暫時、階段性的“手頭緊”,乃至于電商平臺、電商賣家有誠意,小部分網購用戶 還是“有心”,這種感覺真是太尬了~
這里還是原因相信:一切都是暫時的、階段性的,你的“包包”里會塞滿“票票”……
那句話,怎么說來著?夢想總還是要有的,萬一實現了呢!
所以,2022年度的“618”電商節、網購潮之際,你下單了嗎?
作者:蔡發濤 | 今日頭條號內容

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c21maddux.com/4339.html